英语作文:我的童年My Childhood精选1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www.1mi.net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13篇英语作文:我的童年My Childhood,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一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关键期假说 儿童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增加,外语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发文,要求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上海则要求自2003 年所有小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各地的少儿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幼儿园一夜之间变成双语幼儿园。这种现象使人们认为,外语教学越早越好。然而,是不是真的越早越好?外语学习是否有关键期?在我国外语学习者日趋低龄化的今天,有必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对第二语言习得和儿童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1.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概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出现的争论越来越多。Penfield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提出儿童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60年代,Lenneberg在Penfield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活动,所以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就又快又容易。而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了侧化,大脑已经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是针对母语提出的,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却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引发了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新一轮的研究并使得争论越来越激烈,形成了观点相对的支持派和反对派。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否存在?在外语学习方面儿童是否比成人更有优势?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否定了关键期的存在。

2.中国儿童英语教学的现状

2.1误解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目前社会上带有商业气息的幼儿英语班层出不穷,有的英语培训机构甚至推出“0至6岁幼儿学习英语工程系列”,提出能确保孩子3岁脱盲,4岁广泛阅读,5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事实上,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不是平行的关系,外语学习应在母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存在与否尚无定论,“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一说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还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不能作为理论依据。广大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心切,容易轻信此类不实广告,认为“英语学习越早越好”,于是家长一哄而上。刚开始,孩子会觉得新鲜,家长也会为孩子的几个英语单词或几句对话感到欢欣鼓舞,但实际上,孩子越早学习英语,会越早让他们有挫折感,反而提早排斥英语。

2.2缺乏外语学习环境

儿童在语言习得上有明显优势,前提是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充足的语言输入。但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并且教师教授的方法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缺乏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另外,目前我国学校并不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实行小班授课,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参与讨论,增加语言利用的机会;相反,我国一般情况下每班人数在50人左右,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关注所有学生的语言表达。

2.3师资状况参差不齐

根据傅海燕对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质量的调查显示,在师资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学校缺少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优秀的英语教师更是严重短缺。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小学任教,这成为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师资的“瓶颈”。现在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由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转行而来,甚至有的教师“身兼数职”。

3.关键期假说对中国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

3.1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

Malmberg认为:儿童启蒙教育不用母语是荒唐可笑的。杨雄里曾这样说过:人脑的可塑性年龄越小越强,年龄越大,学习外语时发生的词法、语法错误就越多,但绝对不能因此推论学外语越早越好。因此,过早学习外语,极可能造成干扰,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缺陷。学校的早期教育必须首先确保儿童母语习得的完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过早学习一门外语,学习者不但会混淆两种语言来表达思想,混乱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而且容易产生一定的挫折感,这样会对智力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2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学习,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教学内容要体现真实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儿童偏向于直观的、隐性的学习方式,具有模仿能力强、敢于开口说英语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故事、唱歌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儿童的英语学习活动,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儿童英语教学应以口语教学为主,运用角色扮演,通过趣味活动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3.3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目前这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中,要想使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外语取得一定的效果,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语言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功,有标准、流畅的语言语调,口语流利、地道,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儿童学外语一定要开好头,否则,很可能导致学习者过早厌学,对以后的外语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只有大力加强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的情况下,才能使我国英语教学取的良好的效果。

4.结语

总之,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儿童时期学英语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只是一个假设,并未最终得到证明,不能简单地夸大其作用,外语学习低龄化还需谨慎行事。

参考文献:

[1]Lenneberg,E.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 1967.

[2]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2004,(5).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二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940多万,是科技和教育高度发达的先进国家,国民享有高标准的生活品质和福利待遇,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数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的国家之一。日本著名学者冲原丰在他主编的《世界的教育》一书中指出,“瑞典通过卓越的教育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使瑞典既没有文盲,也没有穷人”。因为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瑞典成为了世界上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读书读报最多的国家之一。

笔者于2012年9月至10月参加了由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SIDA)发起、瑞典隆德大学主办的“儿童权利、课堂及学校管理(Child Rights,Classroom and School Management)”国际项目,期间在斯德哥尔摩、隆德、马尔默等城市参观访问了当地各类学校,深切地体会到瑞典学校英语教育的成功之处。与中国的情况相同的是,英语在瑞典也是一门外语,瑞典人也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瑞典人的英语应用能力非常之强。绝大多数瑞典公民都够流畅地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几乎所有大学均开设了英语授课的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反之,我国儿童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参加各类英语早教班,到了小学、中学阶段,在规定课时之外,家长还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种英语辅导班。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孩子学会的都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教学效果堪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分析瑞典英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此作为发展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事业的借鉴。

二、基本概况

虽然瑞典的英语教育卓有成效,然而瑞典儿童用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从学前教育阶段看起,瑞典并不强调对学龄前幼儿进行英语教育,除了部分国际幼儿园之外,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学习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他们更加强调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非常重视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帮助儿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易于接受并学习外国文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瑞典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自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平均周学时为2—4课时;6年级开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等第二外语的选择;8年级学生可以选修第三门外语。同我国相比,瑞典的校内英语教学课时少了许多。并且瑞典的语言教育强调外语学习不得以弱化母语学习为代价。除了瑞典语之外,他们还专为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儿童开设母语学习课程。如笔者走访的OSTRATORN SCHOOL,就为在该校就读的中国移民、中东难民儿童开设了汉语、阿拉伯语课程。与大部分中国学校相比,瑞典的英语教育更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儿童充分认识母语与英语的差异;并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规定课时的英语教学一直延续到高中阶段结束。

高等教育阶段,除英语专业外,瑞典的高校不再开设像我国一样大面积普及的公共英语必修课,但是学生有多种机会可以选择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如英语文学作品选读等等;并且在课上和课外都有充分的机会利用seminar、workshop、presentation等形式进行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在这样的英语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瑞典公民,普遍具备熟练的英语使用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日常交际及学术交流。

显然,瑞典的英语教育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跟我国的英语教育相提并论,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如此显著的教育成果的呢?

三、成功经验

1.尊重个体差异,倡导民主教育理念

瑞典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高度。让人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是瑞典教育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瑞典实施从零岁到坟墓的全国免费教育体制,即使是近20年来世界教育私人化和营利化的风潮强劲,瑞典人仍始终坚定地把全民免费教育作为重要的既定方针,并不断地增加拨款,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他们对儿童从小就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在瑞典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笔者走访的学校教室都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此外,传统的教学资源如学校图书馆、录音机、地图、班级小书架以及各种学习用具和游戏用具一应俱全。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瑞典学校的教室安排非常灵活,不同课程都有不同的授课地点。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学生都配有2个以上的教室以便于分层次教学,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瑞典英语教育不主张太急于督促甚至逼迫儿童学习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更加注重儿童个人生活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组织有关戏剧、音乐、美术、体育、自然常识和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各种室内外活动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并不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此外,学校正视儿童个体差异,并为有阅读障碍等“特殊需要”的儿童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瑞典人普遍认为,不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不顾及儿童智力发展的自然过程和个体差异,一厢情愿地揠苗助长,必然对儿童的终身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因此,充分尊重儿童的“民主教育”可以说是瑞典教育的精髓。课堂上老师尊重儿童意见,鼓励自由表达,从而保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在参观瑞典学校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瑞典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主动、轻松的状态。

2.重视英美文化的渗透,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课堂并不是瑞典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唯一途径,甚至有45%的瑞典学生认为媒体和校外其它场所才是自己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瑞典地处欧洲,其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英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瑞典有多家电视台每天24小时播放英语节目和影视作品;英语图书、音像资料随手可得;英语路标、指示牌随处可见;同时,开放的网络也是一个供儿童接触英语环境的绝佳媒体。瑞典的社会与媒体为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这样的学习环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落后的偏远地区几乎不存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体验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充分尊重儿童权利的指导思想下,瑞典的学校教育坚持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中心,坚持教育以儿童为本。瑞典的课堂主要采用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基础英语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游戏和主题活动为主,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且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如笔者亲身参与了一个教学小游戏,教师分组带领儿童到森林里去(瑞典森林覆盖率高达66%,随处可见的森林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森林里悬挂着老师们事先准备好的一些英语指示,孩子们被要求按照指示回答问题,如:瑞典有多少个湖泊,瑞典第三大城市叫什么名字;此外还有一些极具趣味性的问题,如A,B,C三位老师的身高之和加起来是多少,等等,引导孩子们完成任务并走向终点,孩子们在森林里度过了愉快的下午。老师引导儿童在学习的同时认识自然,在游戏的同时掌握知识,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

四、三点借鉴

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采用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基于汉语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固定的时间里讲授和引导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目前大部分开设英语课程的中小学所采用。二是全英教学模式,即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固定的时间里讲授和引导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浸入式(或半浸入式)教学模式,即儿童在学校的全部时间(或大部分时间)都被浸泡在全英语环境中,教师直接用英语组织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受师资等教学条件的限制,只应用在北京、上海等较大城市的某些国际学校。笔者认为,瑞典基础英语教育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保护儿童学习兴趣,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与瑞典相比,我国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儿童从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英语教育。有的家长为了加强英语教育,特意把孩子送往“双语幼儿园”,或强迫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英语培训班,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彻底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

反观瑞典的情况,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并不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而是重点培养儿童的多元文化观,使儿童乐于接受并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逐渐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瑞典的时候多次问到瑞典的小学生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英语?”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瑞典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瑞典语是一门很小的语种,只会讲瑞典语不足以在这个国际化的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要学习英语以及其他多种语言,长大了可以去到很多国家,和全世界的人交朋友。”瑞典儿童从小就培养起了国际化的视野,了解到英语是与世界沟通的有效工具,从而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会排斥英语学习,反而乐于学习,能够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儿童的国际化视野,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动力,而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学习。

2.创造家校合作的英语学习展示平台,使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与瑞典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无论是采取汉语教学、双语教学还是浸入式、半浸入式教学,社会和媒体能够提供给孩子的英语学环境都远远不够,因此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在学校内外为儿童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大环境。

根据瑞吉欧教育理念,学校环境作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而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笔者发现瑞典的学校环境创设温馨而有趣,同时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教室里陈列着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艺术品,墙壁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图片,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版的世界地图。班主任老师解释说,这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看待同一个世界的不同视角”。还有的教室贴着孩子们自己制定并且用英文表达的“班规”,包括许多条“Do”和“Donot”(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环境的教育价值在整体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家庭教育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跟孩子用英语对话,而是希望父母提高环境创设意识,尽量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如给孩子听一些有趣的英语歌曲,看一些简单的英语动画片,在游戏中与儿童进行基本的英语对话,在墙上贴一些带有英文单词的彩色图片并常常更换,以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借鉴瑞典的学前教育模式,建立家庭游戏小组,让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家长带领其他家长和孩子们开展双休日英语活动,组织家庭表演会等等,与孩子共同表演在学校所学的英语对话、故事、情景剧等,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

3.加大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力度,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英语学习能力

瑞典在基础英语教育的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游戏教学和主题活动教学。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强调,儿童的语言学习必须与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在诸多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法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主题活动则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主题活动教学法比较贴近儿童生活,能为英语学习创设逼真、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为儿童提供有趣的练习形式,切实提高其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也应当避免枯燥单调的照本宣科,设法通过游戏和主题活动使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与他人、社会及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同时,在儿童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儿童个体情况和兴趣为指向。借鉴瑞典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活动也应该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个体需要和兴趣指向来设计。并且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不要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避免儿童产生畏难情绪;而要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Per Wickenberg,2009.Taking Child Rights Seriously—Reflections on five years of an Inter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me.8.

[2] Gerard Bonnet(Ed).The Assessment of Pupils’Skills in English in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 2002-A European Project,March,2004.96.

[3] 张小情。北欧四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英语基础教育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5).

[4] 单中惠。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三

A year ago, I moved to another city with my parents, so I had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and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I had a lot of fun there, I always went to pick up the fruits in the garden and caught the fish in the clear water. I will never forget about everything. When I have vacation, I will come back.

一年前,我和我的父母搬到了另一个城市,所以我不得不和我的朋友们还有这个最美丽的地方说再见了。我在那里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我总是去花园里摘水果,在清澈的水里抓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切。我有假期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来的。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四

Remember once, my mother to sleep on the sofa, 3 years old I sit on the floor playing with blocks, three feet saliva down, and I am also helping to put on a pair of, silly smile. Suddenly, I saw a like rabbit ears two iron piece, and put on a small black ball. I take this black things, bare little feet "kipper, snapped," ran the sofa over there.

Then I "ride" on mom, picked up the iron went to mother in the nostrils, mother was I woke, see this stupid idea, I will understand. Mom smiled and took me, I gladly run. Mother catch up with me, a picked up said to me: "kid, don't always think of some way to deal with me!" I jumped out of his mother's arms and ran away.

This is my childhood story, remember now, I feel funny.

我的童年,是一首带着欢乐调子的歌曲,记录着我童年大大小小的趣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沙发上睡觉,3岁的我自己坐在地上玩积木,口水垂下三尺,我也顾不上抹一把,傻呵呵地笑着。突然,我看到一个好似兔耳朵的两个铁皮儿片儿,插在一个黑色的小圆球上。我拿着这黑东西,光着小脚丫“吧嗒、吧嗒”地往沙发那边跑。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五

关键词:想象 rhyme 儿童英语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76-01

一二年级英语《儿童英语》(Kid’s English)是为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编写 的英语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小学英语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因此,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实际上是预备阶段。根据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该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定位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作为主要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将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定位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 大胆想象故事内容, 大胆想象故事角色,大胆续写故事结局。

以故事形式,大胆想象故事内容

《儿童英语》教材就是一个故事,让我们和Hello一起学英语!每一个rhyme是一个story,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rhyme为本,想象这个story,丰富这个story.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lesson Seven A rhyme An animal show时,课前,我引导学生想象动物的表演show,想象舞台是怎么样的?有哪些动物在表演?台下有哪些观众在助兴?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英语课时,把你的animal show描述出来。在上课时,学生很开心,指着自己的创意画,很乐意用英语描述自己的animal show,并出现了一幅幅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我摘录了一些学生想象作品供大家欣赏。

《儿童英语》教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语言产出方式,也就是说,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和游戏对语言进行操练和实践。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语言产出的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一定要在设置恰当的情景下进行语言活动。低年龄阶段的孩子想像力非常丰富,引导学生以rhyme为本,想象一个story,并丰富这个story。《儿童英语》有以下rhyme适用:一年级上册:Lesson 5 Little cat and little rat; Lesson 8 Good afternoon; Lesson 9 The bee’s house; 一年级下册: Lesson2 Let’s be friends; Lesson 4 The wolf and the lamb; Lesson5,Hello’s funny book; Lesson8 Our food。等等。

以故事形式,大胆想象故事角色。

分角色朗读常用于Let’s talk 中,我在《儿童英语》A rhyme教学过程中, 也常分角色朗读,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I am a tiger时,虚拟了二种版本模式,让学生模仿动物角色进行朗读,其一真实版,学生分为让人怜惜的rat和粗鲁的tiger两种角色进行朗读,其二是幽默版,我让学生模仿让人怜惜的tiger和粗鲁的rat两种角色进行朗读,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朗读着课文,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分角色朗读,模仿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 模仿各种动物或者凶恶,粗爆,胆小,活泼,可爱,俏皮,等等。对话形式可以是幽默,严肃,活泼等各种版本模式,《儿童英语》教材,我大致整理如下rhyme可用于人物对话: 一年级上册:Lesson 5 Little cat and little rat; 一年级下册: Lesson1 where is your house? Lesson2 Let’s be friends ; Lesson4 The wolf and the lamb; Lesson9 Little Paul’s picture;二年级上册: Lesson4 I am a tiger; Lesson 6 The giraffe’s bed; Lesson 8 What do you eat? Lesson11 What time is it二年级下册: Lesson9 A pig’s house; Lesson10 Hen and cock;等等。

以故事形式,大胆续写故事结局。

低年级的学生好学好问好奇,对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到底,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Lesson6 A rhyme The giraffe’s bed 过程中,就 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学习完A rhyme的最后一句话Where to get you a long long bed?时,学生反问我:”Miss Chen, Where to get the giraffe’s long long bed?”我灵机一动,我和调皮的小鬼说:”Now let’s make a story, let’s make a wonderful end.”在小组讨论之后,师生之间进行了一些续写故事结局创意赛,当我愁眉苦脸地看着孩子们 问:”Giraffe ,giraffe, please tell me, Where to get you a long long bed?”有学生做了个giraffe的动作,说:”I t’s on the grass.” It’s in the Merry Town. It’s in the forest. It’s under the mountain.等等,课后,学生兴致高昂地说,要把giraffe’s bed 画出来,我收录了一部分作品供大家参考。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提出人有八种智力: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英语课堂活动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智力优势,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参与,不断进步,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科联系,使学生在唱歌、跳舞、游戏、动手做事请等多种活动中有机会观察、体验、感受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实现智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儿童英语》教学环境下,在课堂上将涌现出小诗人、小小歌唱家、小小舞蹈家、未来画家,英语小能手等等,总之,当rhyme插上想象的翅膀,以故事形式,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rhyme内容,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培养他们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为了更好地教学rhyme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改编故事,把rhyme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和操练,使rhyme内容更加生动易懂,更好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以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素珍。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M].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2]朱墉章。《儿童英语》教材分析[M].2008.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六

我的童年时光 My Childhood Time

Since I went to middle school, I left my hometown and moved to the city to live with my parents. I missed the time when I stayed at my hometown. I was so close to the nature, and I could see green trees and beautiful flower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I had a great time to play with my friends. The small place was full of my memory about my childhood. I liked to catch fish in the clear water. In summer, the water was cool and I stepped into the water to enjoy the coolness. Now I am getting used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have made many friends and happy about it.

【参考译文】

自从我上了中学,我就离开了家乡,搬到城市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我想念呆在家乡的时光。我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我可以看到绿色的树木和美丽的花朵,更重要的是,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个小地方布满了我童年的记忆。我喜欢在清澈的水里抓鱼。在夏天,水清凉清凉的,我走进水享受清凉。现在我也适应了新的环境,认识了很多朋友,过得也很开心。

更多推荐:

1.我的童年时光英语作文

2.My Childhood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3.优秀英语作文:童年Childhood

4.初中英语作文:我的童年

5.我的童年英语作文范文

6.初一英语作文:童年趣事

7.以童年为话题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七

关键词: 快乐 歌谣 故事情景

一、理论篇

《儿童英语》这套教材的目标是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正式的英语课程之前进行英语的启蒙教育。《儿童英语》的教法没有单一的框架,但始终要贯彻快乐性原则,即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兴趣为中心,伴随语言学习的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使儿童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技能,加强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儿童的活泼个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英语,快乐地飞翔。

二、实践篇

1、歌曲热身,展翅高飞

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情绪有时还停留在上一节课的回味中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该节课,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我在设计《儿童英语》第四册lesson eleven on the ranch时,我让学生站起来唱“To the farm”, 边唱边做动作。这让学生全身活动起来,情绪得到活跃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to the ranch作铺垫,一箭三雕。

2、故事导入,快乐翱翔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创设新奇有趣的故事情景,把黑板布置成像个牧场,教室的墙壁贴满草丛,让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儿童能够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同时从故事情景中激起感悟与思考。

在教学《儿童英语》第四册lesson 11时,我整合它的内容,设计了一个婴儿找妈妈的故事,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语境,又有自然的语言输入,使儿童的注意力很快地被吸引。儿童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自然习得新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3、游戏竞赛,冲上云霄

在游戏、比赛中,儿童需要用所学的知识并经过动脑、动口、甚至动手的过程去完成游戏设置的目标,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我在上《儿童英语》第四册lesson 11时,设计了这样一些比赛性游戏:我根据课文的四种动物,把全班分成四组(horse, cow, lamb, sheep),通过大小声、猜拳、图片快闪等游戏进行比赛,看那一组拿的动物最多为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让学生在玩乐中快速有效而又轻松愉快的记住了新知识,激发并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4、改编歌谣,快乐自由

上面提到儿童爱唱爱玩,而节奏感强、轻松有趣的英语歌谣上口快,容易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把所学的新知识改编成一首歌谣让学生吟唱,就能使学生在说说唱唱中巩固了句型,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单词、词组的读音。

针对《儿童英语》第四册lesson eleven on the ranch,我把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首歌改成这样:ride a horse, ride a horse. Milk a cow, milk a cow. Feed a lamb, feed a lamb. Herd a sheep, herd a sheep. I can I can do it now. Ha-ha ha-ha yeah yeah yeah.

让儿童边唱边作动作,掌握这首歌后,让他们小组合作再改编这首歌。这样可以让他们发挥创造力,学于至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精神。

三、反思篇

教师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实践形式可供选择。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有差异,学习的方法各不相同,对某一知识技能的学习各有各的习得方式,如果我们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必将扼杀一部分学生的亲身体验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供选择的。

其二,实践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依据,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英语实践活动,可使学生体验到英语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体验英语知识的欲望。

其三,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这是许多教师都易犯的错误,一味强调激发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英语不成英语,活动倒像活动。因此,每一项英语实践活动必须适可而止,否则英语课堂只有表面的喧哗而无实质的意义,那和单纯的活动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四、呼吁篇

小学生因年龄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犯错误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错误。想批评孩子时,就想想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能这样做已经很不简单了。他们性格单纯,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与欣赏,我们教师要学会欣赏,多表扬,多鼓励,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儿童英语》教学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走下“教者”的神坛,拥有无限的爱心与耐心,平等的对待每一棵柔嫩的新芽,努力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求知渴望、充满生活情趣、充满浓浓的英语气息!

我们大声地呼吁:让我们的儿童在学习英语中快乐地飞翔吧!

参考文献:

1.朱墉章《儿童英语》教材分析

2.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出版社。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八

一、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儿童文学的必要性

儿童文学是专门以儿童为读者对象而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极富童趣,充满幻想,具有故事性,情节简单直观,语言简洁易懂等。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形态的文体,由于国家、民族、宗教、政治等的不同,其发生和发展的轨迹也大不一样,不同地方的儿童文学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由于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孩童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要求,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英语儿童文学的使用。

1.应用儿童文学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6~12周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极强,对周围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在实际生活中所接受到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弥补这一点。

2.使用儿童文学教学符合小学英语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2011年我国教育部制订了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目标做了新的规定,其中对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要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新课标》的这些要求,总体上来说,是更加重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多看、多读,那么,专门为少年儿童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英语教学中自然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3.利用儿童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种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也离不开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创作离不开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它们也一定会反映出这种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使用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和接受能力,领会英语语言的真正魅力。

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儿童文学的现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在英语儿童文学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不少不尽如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重视

儿童文学由于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语言文化的感知和领会。然而,不少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儿童文学教学对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出现严重漠视儿童文学教学的现象。由于出现这种认识上的严重偏差,导致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单纯着重英语发音技巧、语法练习和死背单词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整体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缺乏定位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学习过程,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还要求他们应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一般来说,那些语言学得好,语感好并且表达能力强的人,与其具备了深厚的语言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依然还是热衷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做题技巧的训练上,而不是在语言文化的素质拓展上。

3.教学方法不得要领

儿童文学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文学,它拥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品格。儿童文学的这些文学特征,要求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时,应该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和儿童文学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但由于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偏差。这突出表现在依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单词的读音和意义、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等方面的讲解,而没有抓住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从美学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审美教学,使得原本充满童趣的课文被讲解得面目全非,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

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儿童文学的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儿童文学的使用: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英语教师是使用儿童英语文学的关键,他在学生与儿童英语文学之间扮演着 “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教师本身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想要使儿童文学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应有贡献,必须先要提高英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因此,要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就需要教师自身和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挤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自觉加强儿童文学的素养。可以购买纸质图书或进行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等方式,尽量多阅读与儿童英语文学相关的书籍。同时,作为主管部门,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儿童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他们这方面的素养。例如,尽可能地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配送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书籍,派遣他们出去专项进修,改善他们的网络学习条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效能。

2.辅导学生课外阅读

想要真正把英语学好,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能够多阅读、多练习,而不能仅仅指望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把课外阅读这个环节抓好,应该努力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好图书资料建设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时间有书可读。现在儿童英语文学的读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以外,还有有声读物、影视作品等。尤其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电子作品。为了使学生在课外的时候有书可看,学校和家长要做好图书馆资料和相关设备的建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二是在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进行必要的辅导。教师首先应该推荐优秀的儿童英语文学作品。现在市场上英语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但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的年龄、学历以及作品的内容分类、阅读难易程度等,列出书单,推荐给学生阅读。其次,进行阅读辅导。儿童英语文学的读者是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小,阅历浅,还不完全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有必要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儿童英语文学作品时,除了要让学生在充分领略作品的内容大意之外,还不能忘记语言教学的目的。

3.努力营造良好的儿童文学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既包括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又包括课外教学的学习氛围,既包括班级的学习氛围,又包括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无论哪种学习氛围的营造,都要尽量创设与儿童英语文学相关的情景,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要善于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在班级学习氛围的创设上,我们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一个“儿童英语文学学习专栏”,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设立儿童英语文学课外学习小组;根据儿童文学的内容编演一些英语话剧,做一些与儿童英语文学相关的游戏活动,组织以儿童英语文学为专题的读书会,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等。

参考文献

[1] 孔宝刚。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9.

[2] 单迎春,王海涛,刘晓旭。儿童文学与英语教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九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文歌曲 语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走在校园的绿荫小道,插上耳麦听歌看书,或三五成群坐于石梯,聆听校园广播歌曲,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充满文艺气息的风景线。听歌是初中生情感寄托与发泄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听歌,变成一件特别“有范儿”的事情,其中格调最高的还是听英文歌曲。因此,我想,如果将学生们喜爱的“听歌模式”插入到英语教学中,想必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优美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我尝试以英文歌曲为教学源泉,通过多元的英文歌曲、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启学生英语学习与实践的新天地,为他们英语语感的养成输送激活青春活力的“营养液”。具体分享如下,希望对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与今后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一、激感:童谣助力语言实践

英语童谣朗朗上口,容易模仿,又充满童真童趣,非常适合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不仅能够轻而易举地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们正确、流畅、优美的语音语调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7B《Pets》这单元时,我考虑到,这单元教学话题围绕宠物展开,充满童真童趣,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养小动物的生活经验,因此,如果有效地激发他们内心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想必对我们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很大的便利。我在导入的时候就插入了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Fly fly butterfly》,通过翩翩起舞的蝴蝶,放飞学生们对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在充满童真的歌谣中,进入到我们本单元的教学主题。

又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7A《Unit Let’s celebrate!》单元时,我在语言实践环节,加入了“Song time”,以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英文歌曲《Jingle Bells》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们在欢快的节日儿歌中真切地感受圣诞节的喜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二、时尚前沿:歌曲点燃学习热情

八、九年级的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外在表现就在于他们在歌曲欣赏、影视剧节目、穿着打扮等选择上发生的变化。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地加入一些具有时尚元素、网络标签的英文歌曲,站在时尚的前沿,适当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教授译林版初中英语9A《Unit 5 Films》这单元时,我在语言探究活动中,创设了一个“听歌猜大片”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电影主题曲的视频及音频,如泰坦尼克号《My heart will go on》、冰雪世界的《Let it go》、速度与激情6的《See you again》等,通过这些或经典、或时尚的英文主题曲,从侧面导入电影这个主题,引发学生们对电影的讨论,促进学生们对本单元语言知识点的应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英语文化知识,满足了学生们的时尚需求,又促进了学生们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展示平台:活动促进个性创造

个性鲜明是初中生最引人注目的标签。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动态,以学生们喜爱的英文歌曲,为他们搭建一些具有选择性、展示性的教学舞台,以平等的姿态,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的语言创造,为他们的个性风采点赞。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8A《Unit 6 Sunshine for all》这单元后,我在拓展环节创设了一个合唱的探究任务。在这个任务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要求学生们以班级合唱的形式,学唱英文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作为我们班级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歌。在这个探究任务中,班干部和班级活跃分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对合唱形式、表情动作设计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组织同学们利用大课间及班会时间开展排练活动,忙得热火朝天。

这样的展示平台,既实现了小组合作,又体现了自主探究,既渗透了英语教学,又促进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非常适合初中生的活动方式与年龄特征。而且《You are my sunshine》这首英文歌曲,与本单元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主题明确,且歌词简单,朗朗上口。在挑选音频时,我向学生们推荐了大家喜爱的歌手张靓颖翻唱的版本,学生们听到“女神”的声音,更加有激情了。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十

关键词:剑桥少儿英语 成功 因素

1. 引言

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自1996年引进中国以来,得到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作为一种课外学习体系,剑桥少儿英语对于儿童语言能力、自信心、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探讨剑桥少儿英语学习成功的原因和因素,从而提醒我们在进行少儿英语教学时,应注意到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发展少儿英语教育。

2. 成功因素分析

2.1 可塑性强

儿童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形成认知方式的重要阶段。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及不同的环境对以上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容易培养兴趣。在家长、教师引导下,儿童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英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已是不言而喻。只要家长或老师适当的引导,儿童很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愿增强,这种受引导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逐渐减少。(2)容易适应和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等。任何一种语言与其所处的文化以及渗透到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传统、习俗都不可分割。学习英语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外国的文化、思想、观念等;了解外国文化、思想、观念有助于英语学习。如果本民族与外民族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民族的文化可能影响英语学习者地道地使用英语。比如中国儿童习惯把警察称为“警察叔叔”,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并用来和外国警察打招呼,就会造成“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刘润清,1999)。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语言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吸收的越多,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可能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学习英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还没有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因此对他们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相对少一些。当然,我们并不主张儿童全面接受外国思想、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国的思想、文化等。(3)容易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并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当代英语教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很多教材都把学习策略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多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中学生和成年人都形成了很多不良的英语学习策略。

2.2 心理负担轻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与汉语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学习英语与学习其他知识(比如数学、历史)有较大差异。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冒险”,即冒犯错误的危险。这样,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负担对英语学习就有较大的影响。与成年人相比较,儿童因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因素带来得负作用较小;他们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上剑桥少儿英语的考试也不同于普通的期末考试或升学考试,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情感因素简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英语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情感因素主要指态度和动机。学习者的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目的语社团以及以目的语为本族语的人的态度;2)对学习目的语的态度;3)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般态度。我们认为,除了上述三个大的方面以外,英语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对学习环境的态度、对其他学习者(同学)的态度、对学习材料的态度等等。而且这些方面的态度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更直接。一般的,儿童思想单纯,态度积极,以上我们讲的这几种态度,对儿童来讲都不会有问题。儿童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动机。

总的来说,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特征对英语学习更有利。但也存在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郾儿童心理可塑性强,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容易培养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或者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他们很容易对英语失去兴趣。2?郾儿童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积极投入,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3?郾儿童在思维能力方面不如成年人。他们不善于把握语言的系统和规律,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计划、安排。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依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4 剑桥少儿英语本身的特点

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以需要为前提,以适应为特色,以考试促学习,以素质教育为宗旨。英国剑桥大学的语言学家经过长时间广泛的调查研究,专为非英语国家的少年儿童学习英语设计出了新的学习系统――剑 桥 少 儿 英 语,找到了少儿学英语的一条新途径;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为Starters,movers,flyers三级,预示着孩子们刚刚起步,到渐渐前进,最终起飞,来学习掌握和使用英语,简称为第一、二、三级,学完了每个级别,均可参加考试。剑桥少儿英语引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在全教会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发现和发挥学员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这些全面开发儿童潜能的特点,从教材、教法中均可以体现出来。

3.结语

不管是从英语教育理论来看,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普及少儿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少儿英语习得, 其中包括心理因素、年龄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因此从小学开始普及正规课堂英语教学值得慎重考虑。有的专家指出,“从社会角度,对有特殊要求(如智力开发、跨文化交际)和特殊条件(如语言环境、经济状况)的家庭可鼓励其子女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英语;从政府角度,除保证一部分重点小学和特殊目的的教学外,考虑到人力、财力和效益的关系,可鼓励社会力量从事低年龄学生的英语教育,以满足部分特殊家庭的特殊需要”。在决定是否让少儿英语教育普及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现有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学习负担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不能强求。另外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其他条件。广大教师也要正确认识普及少儿英语教育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以便正确引导家长和儿童。

参考文献:

[1]Lenneberg,E.H.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 John Wesley and Sons.1967.

[2]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Krash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Pergman.1982.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郭德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6]丁丽红,焦瑶光。 对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中创新教育的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7]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十一

二、英语绘本阅读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所谓绘本,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一类图书。绘本主要强调的是运用图画来展现故事情节,文字只在其中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将英语教学知识制作成绘本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是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大量与此有关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学前儿童中实施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够很好的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儿童的听、说等英语语言技能都是极为有益的。首先,我们都知道一门语言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都必须将这门语言的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结构的语言形式做到融汇贯通。英语是国际上最为普遍的交际用语之一,对语言的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从以上所说的语言三要素上来进行整体性的学习。英语绘本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学习英语知识所必须的应用教学实例,学前儿童在阅读英语绘本的时候可以学习到怎样来完整的表达英语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为今后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其次,学前儿童由于年龄教小,往往心性未定,处于不太识字的尴尬状态,因此利用“读图”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教学是最为合适的,英语绘本中的图画能够很好的促进儿童对于英语语言进行准确的理解,结合大量的英语词汇,能够很好的增进学前儿童对于英语语句结构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生动形象的英文绘本,再加上听力训练,以听促说,是提高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最后,用英文制作的优秀绘本都有寓意深藏在其中,这些优秀绘本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意境都是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设定的,因此这些有趣的图画内容对于提高儿童的课堂参与度是非常有帮助的。学前儿童在进行英文绘本阅读教学时,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加深对周围环境以及世界的认知,而这种开拓视野的认知才是真正滋养生命的知识。

三、英文绘本教材的选择在市场上英文绘本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的绘本教材往往有着精美的图画以及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正是喜欢看图听故事的年龄,因此选择优秀的英文绘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需要注意绘本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想要挑选出优秀的英文绘本成为英语课堂中有效的辅助教材,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书店、图书馆等)搜集优秀的英文绘本,并且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形式(如幻灯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的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2]。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辨别其中的优劣,从大量的资料中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对英文绘本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出一个专门的英文绘本资料库。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必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所述:(一)绘本内容的选择在英文绘本阅读教学中,关于如何选择良好的图画作品作为其主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绘本内容中对于图画作品的选择需要基于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不能模拟学龄儿童的教育方法,应当要选择那些短小精悍、重复性强且语言精练的英文图画作品来作为英文绘本的选择标准,以此为标准选择出来的英文绘本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二,英文绘本在选择时需要以儿童现有的英语发展水平来作为依据。教师在对英文绘本进行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尽量选择离发展区最为接近的英文绘本,也就是说,英语教师选择既不能选择太简单的英语绘本,也不能选择难度较大的英文绘本,而是要难度适中。如果图画内容太难,儿童则很难看懂其中的内容,容易产生畏惧感;图画内容太简单,那么儿童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会感觉很无聊。第三,教师要针对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话题进行选择。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因此想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根据儿童的知识背景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学前儿童的英语水平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是不能够依靠自我来完成对英语句子的理解的,为了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教师就需要选择那些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来展开教学,例如学生喜爱的玩具、颜色、动画、服装等等。只有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英文绘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二)绘本色彩的选择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认为:儿童大多都喜欢色彩鲜艳明亮的事物,特别是色彩差别较大的。有数据表明:一些儿童对于鲜亮颜色的喜欢程度一直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色彩的喜爱是能够吸引儿童关注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更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图画色彩鲜明,对比度较高的绘本图册,以达到吸引儿童注意的目的。(三)绘本的选择要结合幼儿园教学的目标在学前儿童中开展英语绘本教学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幼儿园中有关的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来选择合适的教学题材,目的是为了给儿童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奠定基础,并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绥化市 儿童英语教育资源 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2-01

目前,英语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大量的偏远地区英语教学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当地儿童缺乏良好的英语教育,其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低下,与发达地区有拉大差距的趋势。本文将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儿童英语资源配置问题。

一、绥化市儿童英语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全区总面积34063平方公里,有人口541.6万人(2010年)。

(一)学校布局不合理,趋向城镇化

近几年来,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很多村小学成了已经成人去楼空,造成不少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已经变成了“流动式学校”。目前农村的学校多数已经集中至城镇,这造成少数孩子上学难,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更难。

(二)教育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外流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且知识结构单一。目前绥化市英语教师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知识老化不全面,致使教育水平不高。

2.教师队伍职业素养不强,待遇偏低,激励机制不健全。绥化市目前儿童英语教师的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较差,无法适应新的教育要求,英语课堂设计与教学安排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缺乏一定研究,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3.教师待遇偏低,激励机制并不灵活,致使不少优秀师资外流。另外,受社会不良影响,一些教师见利忘义,违规违纪,放学后要求学生再补课。这些因素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儿童英语教育质量的下滑和英语教育中的恶性循环。

(三)教育观念陈旧

从学校来讲,管理层面混乱,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且,一些学生家长对儿童英语教育的支持程度不够。

二、关于优化配置绥化市儿童教育资源的几点思考

优质的教育是先进的教育设施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统一体,要通过不断创造教学设施和革新教育观念来逐步实现的。教育中投入和改革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必经之路。

(一)转变理念,优化教育资源

儿童英语教育资源优化首要的任务就是扭转人的传统观念,改变分数至上的观念,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勇于创新。我们应采用综合的教学方式,即综合相关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形成综合的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氛围,以实现儿童多元化的英语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能抒怀,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加强课程建设

1.优化英语课程设置。要因地制宜,按照具体情况来设定课程。例如,首先要保证每周的课时量充足,然后再确定开设几年级。

2.明确教学目标。目前儿童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并非应试能力。

3.合理运用远程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师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Internet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使得教育的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采用多媒体教学,合理运用内容丰富远教资源,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这些资源优化处理做到高密度传授,提高课堂效率。在21世纪信息化的今天,在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语言环境相对缺乏的偏远地区,我们更要利用好这些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好务。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应该准确掌握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特别是语音、语调。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理论水平也非常重要,而理论学习的主要部分在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5.加强家庭教育资源利用。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发展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很密切。我们需要利用家庭资源,这就要求儿童的父母要着力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尤其是教育子女方面的英语知识素质。电视中有很多英语教育频道和科普节目,父母们可以多看这些电视节目,来帮助孩子创造学习语境。

儿童英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儿童英语教育事业要与时俱进并且推陈出新,只有在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管理机制上创新,围绕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工作,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潜能,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融入其中,为儿童英语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莉。对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几点看法[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6).

[2]罗荩。网络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5(03).

[3]蔡亚波。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小学教学设计,2005(03).

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篇十三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策略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为能促进心理及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认知操作”。而阅读理解是“读者同时提取信息和建构文章意思的过程”,是阅读中较高水平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英文阅读材料时,为准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和理解文章意思,相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是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英语阅读能力是儿童进行英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奠定儿童未来学习、成长发展的基石。“如何教”以帮助儿童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成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几种主要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是指以师生间的交互对话为背景,在真实的阅读任务中培养儿童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策略,并有效提高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佩林卡萨(A.S.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充分吸收了专家支架、预期教学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之一。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培养儿童掌握“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主张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提示和支架。交互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教师解释阅读理解策略并进行示范。教师先呈现要阅读的文章,并提供一定的线索激发儿童的背景知识。然后,在儿童默读完一段文章后,教师具体示范“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是什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水平积极参与其中,并给儿童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师生间进行“交互”对话是重要环节。“交互”对话特点如下: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对话应有主题、方向;灵活地利用儿童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帮助儿童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作字句的重复;教师对儿童的发言所作的评价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

第二,儿童进行讨论与练习。教师要安排儿童轮流做小组(4~6人)的“老师”。在组员都默读完一段文章后,“老师”要像教师那样带着大家进行“总结文章内容、提问、阐释疑难、预测下文内容”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师生的自由对话和讨论中进行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形式主要有:详细阐述和评价他人的总结;提出其他问题;评价他人对下文内容的预测;请教别人,要求澄清疑问;帮助他人消除对文章的误解。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儿童能够内化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认识,独立应用策略进行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二)直接解释教学模式

直接解释教学指教师以直接外显的方式教授儿童一种或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最先是由罗勒(L.R.Roehler)和达菲(G.G.Duffy)等研究者提出的。它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强调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以使儿童能“模仿”教师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将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解释与运用密切结合,以便使策略性的心智活动能在阅读文章中得到立即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程序或步骤。

第一,教师直接解释与示范要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师选取并向儿童介绍要阅读的文章或文章段落,一般应用出声思考的方法向儿童示范怎样应用一种阅读理解策略,使儿童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成功的阅读者利用这种阅读理解策略进行理解文章的心智加工过程。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支架式练习。儿童按照要求就教师选定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练习。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会随着儿童对策略应用的逐渐掌握而相应减少。

第三,教师说明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迁移性。教师也还要对所教授的阅读理解策略在其他类型文章中的应用进行解释说明,以促进儿童在各种阅读语境中对所学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是普雷思雷(M.Pressley)等人提出的一种以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为“媒介”,实现师生、生生间对文章意思的共同建构理解的教学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及师生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各自反应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聚焦于对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实施周期较长,它要融入到整个学年甚至数年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强调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关注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以此协调儿童之间的“对话”和对文章意思的建构理解;要求教师具体示范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灵活组合应用“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多种阅读理解策略。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的解释与示范。在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解释并示范上述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包括对各种阅读理解策略的不同应用语境的说明。

第二,儿童的练习。儿童练习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教师对怎样有效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给予指导,并在儿童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暗示。

第三,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儿童轮流通过出声思考方法来使他们理解监控文章的过程外显化,向其他儿童呈现并解释他们是怎样利用相应策略去理解文章的。具体来说,儿童要向他人说明他们是怎样将文章内容与先前知识进行联系的、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总结过程、描述一下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故事景象以及预测的下文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儿童会各自建构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大家可以“头脑风暴”,并就各自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阅读理解策略的作用,并根据需要不时地向学生明示各种策略怎样以及应何时何处使用。

二、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以上三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

模式都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比较强的一致性,如:它们都吸纳了支架式教学思想,认为要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恰当提示与指导;都强调教师的有效示范作用,主张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示范与解释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都重视儿童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练习。但在一些方面它们又有不同。

第一,教学内容有区别。交互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对“总结”“提问”“阐释”以及“预测”等四种理解策略的教授,要求实现儿童对这几种策略的掌握和迁移应用;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则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但它在同一时间内只关注单个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交互建构策略教学则主要以“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策略的综合及灵活应用作为教学内容。

第二,对“交互”的关注点不同。交互式教学模式重视师生间的对话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影响;直接解释教学模式主要侧重教师的指导和支架作用,强调了师生间的“交互”;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强调阅读者与文本的交互建构作用,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儿童在三种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不同。与其他两种模式中儿童的主体性地位相比,直接解释教学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师身上,对儿童的关注较少,这也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交互建构策略教学中儿童的参与讨论形式相对灵活,不同于其他两者的严格的教学程序和步骤。

三、给教师的教学建议

以上三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是研究者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而研究发展起来的,相关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在小学特别是四年级以上儿童的英语教学中有显著效果,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直接解释教学也能帮助小学儿童掌握阅读理解策略,促进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交互建构策略教学可以使二年级的儿童更多地意识到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深入分析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特点和规律,恰当选用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处在本族语背景下,儿童学习英语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水平也对英语阅读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其发展过程基本上遵循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的发展过程,并受到了汉语学习经验的影响;作为初学者,儿童在开始学习英语阶段,“通常听和说的比重要超过书面语言,进而逐步增加书面语言的输入(即阅读)”;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对英语阅读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教师在选用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要在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音意识和口语词汇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程度地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并根据儿童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二)教师的有效示范是儿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有效示范是交互式教学、直接解释教学和交互建构策略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儿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儿童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模仿,教师的有效示范有助于儿童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掌握阅读理解策略知识,并且要以“外显”、具体的方式将应用各种策略的完整过程示范给儿童。例如,想让儿童掌握“总结”的要领,教师就要对什么是“总结”和怎样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等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还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自己是怎样进行“总结”的讲给儿童听。对于英语故事的阅读教学,教师可用when、where、who、what和how等引导儿童抓住故事内容。而“总结”其他类型文章的内容,怎样从文中寻找关键性的词汇、短语和主题句子以及怎样将这些词汇和句子“组合”起来,就成为教师示范的重要内容。超级秘书网

(三)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有效组织儿童讨论与练习

三种教学模式都关注儿童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讨论与练习。虽然直接解释教学模式较多地侧重在师生间的讨论和教师指导下的练习,但小组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儿童对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知识的交流与分享。例如,在交互建构策略教学的小组活动中,儿童用出声思考的方式轮流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理解文章的过程。针对汉语儿童,教师应鼓励他们用英语说出自,己的理解过程,比如“WhenIreadthesecondsentenceintext,Ithink…”;也可以用汉语,“当看到了这篇课文的题目后,我联想到了某某课文,某某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所以我猜想现在的这篇课文可能主要讲了(猜测下文内容)……下面我开始看课文的第一句话,这儿提到了一个人名……我发现自己对这个句子不十分理解,这个‘it’是指什么呢?(自我提问)…一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事情……(总结)。对于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阐释疑难)……”这使儿童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自己的阅读理解过程,深化他们对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理解、应用及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有利于儿童对多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掌握。

(四)为不同阅读理解水平的儿童搭建“支架”

上一篇:感人的一件事作文【优秀12篇】
上一篇
下一篇